本文目录
1、商品混凝土就是指用作商业用途,例如可出售、购买的混凝土。现建筑施工大部分均使用商品混凝土。
2、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加或不加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3、商品混凝土,又称预拌混凝土,简称为"商砼",俗称灰或料:是由水泥、骨料、水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照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送到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
4、水泥、石灰、石膏等无机胶凝材料与水拌和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可塑性;进而通过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凝结硬化而产生强度。一般说来,饮用水都可满足混凝土拌和用水的要求。
5、水中过量的酸、碱、盐和有机物都会对混凝土产生有害的影响。集料不仅有填充作用,而且对混凝土的容重、强度和变形等性质有重要影响。
6、为改善混凝土的某些性质,可加入外加剂。由于掺用外加剂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它日益成为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分。为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或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节约水泥,在混凝土搅拌时也可掺入磨细的矿物材料──掺合料。
7、它分为活性和非活性两类。掺合料的性质和数量,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变形、水化热、抗渗性和颜色等。
1.周期性:由于整个建筑行业受季节影响较大,这也相应影响到建材行业,使其具有了季节性,一般在年底和年初整个商品混凝土行业处于萎缩状态。
2.地域性:由于建材行业受到有效运距的限制,区域市场价格差异较大。
3.投资拉动性:预拌混凝土产量的增长直接受房地产施工及大型基础建设项目增长的影响,属于投资拉动型行业,和水泥等其它建材产品一样直接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这从整个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历史都可以看到这个因素对行业影响的清晰脉络。
3.具有规模效应:企业规模优势明显,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保供能力。
同时由于混凝土在发展过程中又具有一些独有的特性:
1.生产属于简单加工性质,没有复杂的窑炉,进入行业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
2.生产的非连续性,经常需要集中时段供应;
3.区域市场设备产能容易过剩,宜引发价格竞争;
单一企业规模不宜过大,类似商业网点,适宜合理布局,方能保持合理运距、及时供应、及时服务等。
1、到目前为止,机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功能到多种功能的历程,其发展历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2、第一阶段:最早的飞机起降地点是草地,一般为圆形草坪,飞机可以在任何角度,顺着有利的风向进行起降,周围会有一个风向仪以及帐篷机库,因为那时的飞机一般由木头和帆布制成,不能承受风吹雨打、日晒雨淋。随着飞机材质从木头、帆布发展到金属材料,草坪机场阻力较大的缺点开始显现。为避免草坪增加的阻力,土质机场开始被使用。但是土质机场不适合潮湿的气候,一旦遭遇雨雪等天气,跑道就会泥泞不堪,对飞机的起降造成重大影响。同时,随着飞机制造材料的不断发展以及飞机需要承担的任务更加广泛,飞机的重量也不断增加,其起降要求亦随着提高。在水泥、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硏制成功后,由水泥、混凝土制造的机场跑道出现了,这种新型的机场在任何天气、任何时间皆可适用。
3、关于哪一个机场是世界上最早的机场的问题,目前仍有争议,但成立于1909年的美国马里兰州大学园区机场( College Park Airpor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老且持续经营的机场。另一个则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比斯比一道格拉斯国际机场( Bisbee- Doue las International Airport),1908年,道格拉斯航空俱乐部在此成立,其飞机主要是滑翔机,由两匹马拉动可以飞过道格拉斯青年会大楼后方。1909年,飞机开始装设马达和螺旋桨,亚利桑那州又成为首架动力飞机的飞行区域,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在一封信中称该机场为“美国的第一座国际机场”。
4、真正意义上的机场最早出现于1910年的德国,用于起降“齐柏林飞船”。这个机场只是一片划定的草地,安排几个人来管理飞机的起降,设有简易的帐篷来存放飞机。很快帐篷变成了木质机库,但仍然没有硬地跑道,被被划定的草地并不像一个机场,反而更像当时的公园或者高尔夫球场,当然,就更没有用于与飞行员通话的无线电设备,也没有导航系统帮助飞行员在恶劣天气情况下起降。空中交通管制也仅仅是由一人挥动红旗来作为起飞降落的信号。在这种条件下,飞机只能在白天飞行。由于这个时候的飞机在安全性和技术方面尚不稳定,而且作为新生事物,还未被社会所广泛接受,使用用十分有限。直到1920年飞机还多是用于航空爱好者的试验飞行或军事目的飞行,并不搭载乘客,所以机场也只是为飞机和飞行人员服务,基本上不为当地社会服务。这一阶段是机场发展的幼年期,只是“飞行人员的机场”。
5、第二阶段:1919年后,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东,飞行技术得到迅速应用,欧洲些国家率先开始对机场设计进行初步改进,当年修建完成的巴黎勒布尔热( Le Bourget)机场和伦敦希思罗( Hounslow)机场保证了巴黎至伦敦的定期旅客航班的开通,欧洲开始建立起最初的民用航线:1919年2月5日,德国的德意志航空公司开辟的柏林至魏玛之间的每日定期民航客运是欧洲第一条民航飞机定期航线;1919年3月22日,法国的法尔芒航空公司使用“法尔芒一戈立德”飞机在巴黎和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之间开辟每周一次的定期航班飞行,是世界上第一条国际民航客运航线;1919年8月25日,英国第一家民用航空公司空运和旅游有限公司使用德哈维兰公司的D.H.16型飞机开通的伦敦至巴黎每日定期航线,是世界上第一条每日定期航班。随着航空运输的发展,机场大量建设起来,特别是在欧洲和美美国,机场建设得到了稳步而快速的发展。1920年至1939年之间,欧美国家的航线大量开通。同时为了和殖民地联系,各殖民国家和殖民地之间开通了跨洲的国际航线,如英国开通了到印度和南非的航线,荷兰开通了由阿姆斯特丹到雅加达的航线,美国开通了到南美和亚洲的航线,与之相伴随的是机场在全世界各地大量出现。同时,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飞机对机场的要求也提高了,机场建设中出现了各种新兴的需求,如航管和通信的要求、跑道强度的要求一定数量乘客进出机场的要求等。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出现了塔台、混凝土跑道和候机楼,现代机场的维形已经基本出现。这时的机场主要是为飞机服务,是“飞机的机场”。
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发挥的重要作用使航空业得到快速发展,也在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刺激了机场的发展。美国联邦政府以更好地保卫美国国防及美国利益为由,拨巨资进行专项资金建设和改进了数百个机场,其中最大的和最好装备的机场由政府接管,确保机场设施最为先进,以保证适应大型军用飞机的使用,同时继续鼓励私人建设机场。美国政府对机场建设的支持一起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机场数量最多的国家。
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更成熟的航空技术及飞行技术,加上全世界经济复苏的推动,国际交往得到增加,航空客货运输量快速增长,开始出现了大型中心机场,也叫航空港。194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成立,标志着对世界航空运输进行统一管理的机构的出现在它的倡议下,52个国家在美国芝加哥签署的《关于国际航空运输的芝加哥公约》成为现行《国际航空法》的基础。它在国家机场设计方面和空中交通规程标准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ICAO标准和推荐的规程包括跑道特性、机场灯光和大量有关安全的其他范畴。20世纪50年代,ICAO为全世界的机场和空港制定了统一标准和推荐要求求,使全世界的机场建设有了大体统一的标准,新的机场建设已经有章可循。
8、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大型喷气运输飞机投入使用,使飞机变成真正的大众交通运输工具,航空运输成为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这种发展也给机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它要求全世界范围内的机场设施必须提高等级。一方面,先进的飞机性能要求各个机场的飞行区必须有很大改进,不仅是跑道、滑行道、停机坪的硬度和宽度、长度,还涉及飞机起降设施水平的提高、空管系统的改进等。另一方面,载重量更大、航程更远的喷气飞机的使用,也造成乘机旅行、客流量和货运量的增加,原有的候机厅不能满足需要而要重新设计或改扩建,以满足新增加的要求。
9、这种情况下,大量的机场需要改进,而改进大量的机场需要数额巨大的资金,以以美国政府执行的方针为代表,他们在确保机场基金的情况下采用向用户征收(包括旅客)机场使用费的办法获取机场改扩建所需资金,促进了机场设施等级和水平的提高,机场得到的有效改进20世纪60年代后,机场的建设随着喷气式飞机的增加蓬勃发展,跑道延伸至3000米长,并利用滑模机筑出连续性的强化混凝土跑道,现代化的机场航站楼开始使用空桥系统,旅客不必走出室外登机逐步出现了固定式旅客登机桥、候机楼与飞机间的可伸缩式走廊;出现了因候机楼面积扩大而供旅客使用的活动人行道(电梯)和轻轨车辆;出现自动运送行李和提取系统;出现了在候机楼与远处停放飞机之间的运送旅客的摆渡车;也出现了许多新建或扩建的先进货物处理设施。但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由于喷气飞机发动机带来的严重噪音问题,不少机场开始搬离市中心。
10、总而言之,得到了技术改进提升的机场的发展,不仅保证了航空运输行业日益发展的需求,而且还带动了机场所在地的商业、交通、旅游、就业等,它为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但是机场的发展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如随着飞机起降速度的增加,跑道、滑行道和停机坪都要加固或延长;候机楼、停车场、进出机场的道路都要改建和扩建;航班数量的增加使噪音对居民区的干扰成了突出问题等。但无论如何机场还是成了整个社会的一个部分,因而这个时期的机场是“社会的机场”,这种情况要求机场的建设以及管理要和城市的发展有协调的、统一的、长期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