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2021年我国银行贷款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多家银行房贷业务“超标”,热点城市房贷利率将上行
根据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新规,中资大型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40%,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32.5%。股份行及部分城商行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分别为27.5%、20%。
2020年年报陆续发布后,被市场紧盯的大行、股份行呈现“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态势。截至2021年4月11日,A股共有21家上市银行披露年报,其中国有大行6家,股份制银行8家,城商行3家,农商行4家。整体来看,21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超29.5万亿元,有8家银行“踩线”,占比近四成。
第一档银行中的建行、邮储银行均有一项指标踩线。其中,建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为34.82%、邮储银行为33.61%,超过监管上限(32.5%)2个百分点左右。除此之外,建设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39.24%也非常接近监管上限(40%)。
第二档银行中,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两项涉房贷款占比均超标明显。兴业银行分别为34.56%和26.55%,招商银行房地产贷款与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分别为32.16%和25.35%,。中信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也超过20%。浙商银行与平安银行则相对“安全”,两项涉房贷款水平均远低于监管上限。
第三档银行中,青岛银行两项指标均超线,郑州银行、渝农银行一项指标踩线。其中,青岛银行、郑州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分别为29.77%、27.95%,均超过监管红线(22.5%)逾4个百分点。此外,青岛银行、渝农银行的个人按揭贷款占比为19.53%、17.98%,同样超过监管红线(17.5%)。
个人住房贷款占比方面,建设银行(34.82%)、邮储银行(33.61%)超过32.5%的红线。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个人按揭贷款占比均超过30%,接近监管上限。而交通银行受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影响最小,其房地产贷款占比为27.36%,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为22.12%。
过去一年为了对冲疫情带来的影响,银行的贷款规模快速扩张,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增速方面,商业房地产贷款和个人房地产贷款持续下降。
具体到各家商行而言,贷款总额大多保持10%以上的增速。
房地产行业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结构占比出现分化,2020年以来,房地产贷款占比从29%下降至第四季度的28.7%,下降0.3个百分点;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从19.5%上升至20%,上涨0.5个百分点。二者分化主要是近年来,国内强化银行房地产信贷监管,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小微民营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同时,2020年出台房企“三条红线”,引导房企加强负债管理;而个人按揭住房贷款上涨,主要与去年一、二线等热点城市价格上升较快,楼市销售活跃有关。
不同城市信贷资源存在悬殊,房贷利率也有天壤之别。目前我国房贷利率基准利率为4.65%,然而由于加点的存在,几乎所有城市都高于这一比例。2020年,房贷利率最高的是成都,首套房贷利率高达6.13%,相比基准高出148个基点;最低的为上海,首套房贷利率仅为4.65%,与基准持平。
下一步“触线”银行将在存量和增量两方面进行压降:一方面积极回收房贷存量贷款,另一方面谨慎投放新增贷款,特别是对于占比超标的城市,通过缩减贷款额度、差别化提高房贷利率、加强购房人资质审核、调整放款期限等方式管控新增房贷规模。
而据贝壳研究院监测,截至4月7日,全国60个代表城市中,建设银行平均首套、二套房贷分别为5.48%、5.77%,均较3月初提高4个基点。招商银行、中信银行首套利率均提高1个基点,兴业银行首套、二套房贷利率分别提高1个、2个基点。
一般中小银行划分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中的第三档,面临的房地产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分别为22.5%和17.5%,上限水平相对较低,调降压力也较大。
预计未来触线银行的房贷利率特别是针对热点城市的房贷利率将继续上调,购房成本持续增加,利于热点城市市场降温。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行业授信策略分析报告》。
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商业银行贷款投放一反前几年惜贷的局面,开始出现加快势头。进入2003年以后,贷款更是超常增长,2003年上半年,新增贷款已超过上年全年增长水平,贷款增速一再创出新高。截至8月末,本外币并表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9%,是1996年8月份以来最高的。在2003年8月 23日央行宣布调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后,9月末,贷款增速出现微降,但本外币并表的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仍达23.7%,比年初高5.3个百分点。1-9月份,本外币各项贷款累计增加26719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24766亿元,同比多增加10714亿元,比上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多增6240亿元。2003年以来贷款的超常增长与1998年开始的贷款增长减速运行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分析,可以认为以下原因造成了中国信贷市场由“惜贷”向扩张的格局突变。
(一)汽车、房地产等高增长行业了扩大有效贷款需求
2002年以来,我国出现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经济自主性增长因素不断增强的良好势头,与近年来采取的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有关。自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实行了扩大内需的方针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经过数年努力,扩大内需的方针、政策对国内需求的引导、培育逐步见效,累积政策效应在2002年开始明显释放。此外,经过几年的累积发展,特别是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不懈努力,房地产业与汽车这两个针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高增长行业发展迅猛,显现出巨大活力。宏观经济向好及新的高增长行业的出现彻底扭转了经济无热点、贷款无投向的问题。一方面,经济升温使得企业贷款需求更加旺盛,另一方面,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所好转,高增长行业的出现也促使商业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大幅提高。
(二)融资结构过于单一,经济增长过度依赖银行信贷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直接融资比例偏小,经济发展过多地依赖于银行融资。2002年以来,与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相反,股市基本上萎靡不振,资本市场筹资力度下降。2003年前6个月,贷款在企业融资格局中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72.8%大幅攀升到97.8%,而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由于受股市低迷的拖累呈下降态势。
2002年上半年,由于经济增长形势还不明朗,在外汇占款大量增加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较多的情况下,央行为支持经济增长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货币回笼,从而造成商业银行流动性偏松。这为2002年下半年贷款局势的突变创造了条件。2003年以来,外汇储备规模迅速扩张,使得外汇占款增长大幅加快。此时,尽管央行尽力采取了对冲措施,但由于疲于应付,通过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仍在增加,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仍相当充裕。
(四)地方政府扩张欲望强烈,从外部推动贷款扩张
200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但在这一轮经济增长中,最明显的特点是贷款扩张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齐头并进。需要注意的是,贷款扩张与固定资产的增长提速与2002年下半年地方政府换届基本完成,在时间上基本一致。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城市化滞后是国民经济诸种矛盾的根源,决定下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这为各级政府大力加强城市基本建设提供了更好的契机。
新一届地方政府上任后,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突出政绩,更是不遗余力地推进地方城市化建设。各地纷纷兴建汽车城、大学城、电子城、工业园区等大规模投资项目,市政设施、路桥建设、园区开发等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张态势达到沸点。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其直接领导的金融工作机构对央行地方分支机构和商业银行施加影响,从外部推动了银行体系的信贷扩张。
(五)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出现变化
目前,商业银行一反前几年的惜贷而一举变为积极放贷,除了由于放贷的外部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外,还与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机制出现的一些新变化有关。首先,银行业内的生存竞争加剧,各银行对市场份额展开激烈的争夺。近年来,股份制银行日渐壮大,在国内存贷款市场所占份额不断上升。四大国有银行无疑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带来的巨大压力。国有商业银行在2002年下半年开始奋起直追,积极发放贷款。与上半年相比,2002年下半年新增贷款的格局发生逆转,国有商业银行一举占到贷款增量总额的55%。2002年下半年新增贷款占全年的79%,远高于上半年。2003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占比持续上升,直到7月份央行进行多次窗口指导,提示贷款风险后,国有商业银行才对贷款偏快的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控,国有商业银行新增贷款占比才略有下降。
其次,商业银行内部考核标准的变化,导致商业银行经营策略与以前相比大为不同。银行的内部激励机制一直是影响银行信贷的最重要的因素。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大为加强,在内部考核上要求严格控制信贷资产的质量,强调信贷员的责任制,从而导致银行放贷面临很强的风险约束,出现相当长时期的惜贷局面。但是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纷纷将降低不良贷款率和增加利润放到首位,并相应加大相关考核力度。另外, 2002年年初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具备条件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改组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条件成熟的可以上市目标。为争取早日上市,商业银行必须尽早满足对不良贷款比率的有关要求,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贷款比率的意愿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经过几年的摸索,发现降低不良资产的最有效方法不是减少贷款发放,而是贷款加速扩张。通过增加贷款,不仅可以加大不良贷款比率的分母,从而降低不良贷款比率,还能同时增加账面收益。此举可以一石二鸟,成功、便捷地达到考核目标。
2003年以来,基础建设贷款和票据融资成为商业银行新的贷款增长源。这两项业务均有利于商业银行扩大贷款额,压缩不良贷款率,同时完成收息指标,成为利润增长源。基建贷款由于期限长,且主要面对有政府背景或担保的基础设施投资,收益较为稳定,而且短期内不会出现不良资产。而对票据融资而言,在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票据贴现业务被视为信贷业务,并占用信贷规模,但却不会出现逾期现象,传统意义上该类信贷业务的不良资产几乎为零。因此,各家银行把大力发展票据贴现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率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手段。
再次,2002年下半年以来,各国有商业银行不动体制动机制,为降低不良贷款率和增加利润,一方面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总行下调系统内资金上存利率,同时对基层行授权授信额度扩大,信贷审批权限不断下放,有力促进了基层行贷款营销;另一方面各行纷纷加强利润指标考核,奖金与利润挂钩比以往显著加强。
除以上原因外,2002年下半年以来,央行酝酿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的分离,央行各分支机构的监管部门等待分家,对商业银行的监管青黄不接,也造成了短期的监管真空,为商业银行快速扩张信贷提供了机会。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与行业授信策略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网络借贷平台交易额近年来不断攀升,行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2007年平台交易规模只有2000万元,到了2011年,交易规模达到了158.2亿元,2012年交易额有望达到220亿元。
网络借贷行业本身只是民间借贷的一种,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平台借贷方式。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各大公司纷纷进入网络借贷行业,说明这个行业本身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事实上,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网络借贷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网络借贷行业本质上属于金融行业,但是,相对于其他金融领域来说,网络借贷是进入门槛非常低的行业,政策方面并没有从金融牌照方面予以限制。
近年来,由于牌照管制的原因,金融领域属于高度垄断行业,很少有企业法人能够拿到金融领域的牌照。而金融行业利润之高令人乍舌,2012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达到了5452亿元,而全部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不过1.02万亿元,银行占据了上市公司净利润的53.45%。所以,网络借贷行业是目前唯一没有政策限制、牌照管制的金融行业,这对于很多希望进入金融行业的公司来说,无异于一条捷径。
网络借贷将民间借贷中介平台搬到了互联网上,无论是从借贷的深度,还是从借贷的广度来看,都有力促进了民间借贷行业的发展。其金融形态甚至能够发挥传统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的功能,对于传统商业银行业务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力。而且,由于其覆盖更大的消费借贷群体,更全面的消费借贷领域,能够打破传统金融的形态,促使小额贷款公司、商业银行、民间借贷中介的边界模糊化。
而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对于传统商业的颠覆力度越来越大,2012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双十一光棍节促销活动”交易额达到了191亿元,而2012年前11月,阿里巴巴平台交易额突破了1万亿元,相当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35%。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认为,这种冲击力对于传统商业形态来说不言自明。融合了金融和互联网因素的网络借贷行业表现出了诱人的发展前景,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网络借贷未来的想象空间非常大,有可能形成基于互联网的未来金融形态。
1、小额贷款又称为微型金融或小额信贷,是为低收入者或者微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一种信贷服务方式。小额贷款公司作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坚持小额分散、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正确方向道路,在实现金融创新及规范民间投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区域经济发展差别等因素影响各地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不均衡。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省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纷纷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2、如您有小额贷款需求,可考虑平安银行新一贷信用贷款。平安银行新一贷是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款,手续简单,审批快,一般1-3个工作日完成审批,最快1个工作日放款,额度3-50万,年龄要求23-55周岁。您可以登录平安口袋银行APP-首页-贷款-新一贷,进行了解及尝试申请。
3、应答时间:2021-12-2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