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来到
当前位置:首页 > 运营文库 > 正文

企业文化三个层次案例(企业文化三个层次案例分享)

2024-03-08 8611 0 评论 运营文库


  

本文目录

  

  1. 知名企业文化经典案例
  2. 企业文化案例的企业文化案例举例
  3. 企业文化的结构层次是什么

一、知名企业文化经典案例

知名企业文化经典案例篇1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1988年万科进入住宅行业,1993年将大众住宅开发确定为公司核心业务,2006年业务覆盖到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为重点的二十多个城市。经过多年努力,万科逐渐确立了在住宅行业的竞争优势:“万科”成为行业第一个全国驰名商标。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1988年万科进入住宅行业,1993年将大众住宅开发确定为公司核心业务,2006年业务覆盖到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为重点的二十多个城市。经过多年努力,万科逐渐确立了在住宅行业的竞争优势:“万科”成为行业第一个全国驰名商标。

  

以理念奠基、视道德伦理重于商业利益,是万科的最大特色。万科认为,坚守价值底线、拒绝利益诱惑,坚持以专业能力从市场获取公平回报,致力于规范、透明的企业文化建设和稳健、专注的发展模式是万科获得成功的基石。凭借公司治理和道德准则上的表现,万科载誉不断。

  

万科公司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中国地产行业的领跑者。万科对内平等,对外开放,致力于建设“阳光照亮的体制”,万科把人才视为资本,倡导“健康丰盛的人生”,万科企业文化案例为业界所推崇。

  

企业竞争到一定阶段,企业之间的差异会直接体现在企业文化上。实际上,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企业家的思想境界。从王石领导的万科企业文化可以看出企业文化与企业家视角下的浓郁的人文情怀是分不开的,万科“阳光照亮的体制”让其“创造健康丰盛的人生”不断成为现实,企业家的思想境界正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和进步。

  

“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持续领跑者”。为了早日达到该愿景,万科要求自己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

  

1、不断钻研专业技术,提高国人的居住水平;

  

2、永远向客户提供满足其需要的住宅产品和良好的售后服务;

  

3、展现“追求完美”之人文精神,成为实现理想生活的代表;

  

4、快速稳健发展公司的业务,实现规模效应;

  

5、提高效率,实现业内一流的盈利水准;

  

6、树立品牌,成为房地产行业最知名和最受信赖的企业;

  

7、拥有业内最出色的专业和管理人员,并为其提供最好的发展空间和最富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8、以诚信理性的经营行为树立优秀新兴企业的形象;

  

“建筑无限生活”。宗旨有几方面的含义:

  

1、对客户,意味着了解你的生活,创造一个展现自我的理想空间;

  

2、对投资者,意味着了解你的期望,回报一份令人满意的理想收益;

  

3、对员工,意味着了解你的追求,提供一个成就自我的理想平台;

  

4、对社会,意味着了解时代需要,树立一个现代企业的理想形象。

  

“创造健康丰盛的人生”。核心价值观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客户是最稀缺的资源,是万科存在的全部理由。

  

◎尊重客户,理解客户,持续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引导积极、健康的现代生活方式。这是万科一直坚持和倡导的理念。

  

◎在客户眼中,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代表万科。

  

◎员工1%的失误,对于客户而言,就是100%的损失。

  

◎衡量员工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标准是让客户满意的程度。

  

◎与客户一起成长,让万科在投诉中完美。

  

◎热忱投入,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人是公司最宝贵的资源。

  

◎尊重人,为优秀的人才创造一个和谐、富有激情的环境,是万科成功的首要因素。

  

◎万科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个性,尊重员工的个人意愿,尊重员工的选择权利;所有的员工在人格上人人平等,在发展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万科提供良好的劳动环境,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倡导简单而真诚的人际关系。

  

◎职业经理团队是万科人才理念的具体体现。持续培养专业化、富有激情和创造傛的职业经理队伍,是万科创立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使命。

  

◎万科倡导“健康丰盛的人生”。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工作本身应该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成就感。在工作之外,我们鼓励所有的员工追求身心的健康,追求家庭的和睦,追求个人生活内容的极大丰富。

  

◎万科对内平等,对外开放,致力于建设“阳光照亮的体制”。

  

◎专业化+规范化+透明度=万科化。

  

◎规范、诚信、进取是万科的经营之道。

  

◎万科鼓励各种形式的沟通,提倡信息共享,反对黑箱操作。

  

◎万科反对任何形式的官僚主义。

  

◎万科给自己的定位是做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跑者。

  

◎通过市场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制度创新,追求有质量、有效率的持续增长,是万科实现行业领跑、创造丰盛人生的唯一途径。

  

◎在新经济时代,万科要以大为小、灵活应变、锐意进取,永怀理想与激情,持续超越自己的成绩,持续超越客户的期望。

  

致力于建设“阳光照亮的体制”,坚持规范、诚信、进取的经营之道,是万科基本的价值理念。当别的开发商提出少于40%的利润不做时,万科却明确提出高于25%的利润不赚。万科不以赢利为惟一目标,不是单纯为客户提供住所,而是参与城市生长和城市文化建设的进程,坚持对城市负责、对后代负责的使命和理想。

  

万科的文化一直坚持简单、规范、透明。万科绝不会要求员工在公司内外采用不同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万科秉承“人才是万科的资本”的用人理念,使员工和公司、客户、合作伙伴之间一直保持平等、双赢的关系。二十多年来,万科一直保持行业领跑者的地位,实现了企业的稳定发展,而其中,起到有力支持因素的就是万科的一克拉文化。

  

20多年来,万科一克拉文化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逐步渗透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万科一贯主张“健康丰盛的人生”,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为员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倡导简单人际关系,致力于营造能充分发挥员工才干的工作氛围。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万科建立了一支富有激情、忠于职守、精于专业、勤于工作的职业经理团队,形成了追求创新、不断进取、蓬勃向上的公司氛围以及有自我特色的用人之道。实践证明,万科的一克拉文化所展现的用人原则是万科多年来稳步发展的动因。

  

万科寻找人才及其对人才吸引的法宝,首推的是公司本身的发展所能给员工提供的众多机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万科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企业文化是职业经理人难于抵挡的诱惑”。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张朋坦言,2000年找工作时,放弃在上海的工作机会,选择到万科来,就是冲着万科动人的一句话——“致力于培养职业经理”。

  

万科的人才理念是一个相当完整的体系,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培养职业经理。对人才的基本要求都是围绕这一理念展开的。所谓“职业”的概念就是“以此谋生,精于此业”,职业经理人自然就是要以管理为生,精于管理。从初级管理层到决策管理层的全部管理人员组成公司的职业经理队伍,职业经理承担了公司的主要管理任务。

  

万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表明,职业经理是万科发展的依托。

  

万科认为,职业经理是现代企业生存、扩张所必需的第四种要素,即人、财、物等资源投入基础上的企业家才能。为此,万科于1998年就提出“职业经理年”,对职业经理进行培训和开发,以实现职业经理在万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推动整个公司的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在管理架构上,公司致力于规范化的管理,通过合理授权等一系列措施,为将职业经理的专业素质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了广阔空间,提供了制度保障。

  

万科创业者很早就完成了转化为职业经理人的定位,很早就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完善的经理人制度,从而避免了许多民营企业创始合伙人之间的冲突和震荡,使管理团队得以长期稳定,并且形成了系统的经理人文化,理性的创业者和优秀的职业经理团队使万科在管理上能够集中精力,做细做深做透,不仅能在本地区积聚优势,而且建成了跨地区管理的高效体系。

  

“山姆可以称得上是本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他所建立起来的沃尔玛企业文化是一切成功的关键,是无人可以比拟的。”美国Kmart连锁店创始人哈里·康宁汉这样评论他的竞争对手——山姆·沃尔顿。

  

在沃尔玛看来顾客就是上帝。为了给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沃尔玛不仅通过连锁经营的组织形式、高新技术的管理手段,努力降低经营费用,让利于消费者,而且从各个方面千方百计节约开支。美国大公司拥有专机是常事,但沃尔玛公司的十几架专机都是二手货;美国大公司一般都拥有豪华的办公楼,但沃尔玛公司总部一直设在偏僻小镇的平房中;沃尔玛公司创始人虽然家财万贯,但理发只去廉价理发店;现任董事长现在已是世界首富,但他的办公室只有12平方米,而且陈设十分简单,公司总裁办公室也不到20平方米。这些做法传达给消费者的信息是:沃尔玛时刻为顾客节省每一分钱。

  

为了给消费者超值服务,沃尔玛想尽了一切办法,沃尔玛要求其员工要遵守“三米微笑”原则,尽量直呼顾客名字,微笑只能露出八颗牙等等。

  

沃尔玛不只强调尊重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而且还强调尊重公司的每一个人,坚持一切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沃尔玛内部,虽然各级职员分工明确,但少有歧视现象。该公司一位前副董事长曾经说,“我们是由具有奉献精神、辛勤工作的普通人组成的群体,来到一起为的是实现杰出的目标。我们虽然有不同的背景、肤色、信仰,但坚信每一个人都应受到尊重和尊严的待遇”。

  

在沃尔玛公司里,员工是最大的财富,他们有一套特殊的对待员工的政策,不称员工为雇员,而称之为合作者、同事,一线员工可以直接与主管以至总裁对话,而不必担心报复。员工以佩带“我们的员工与众不同”的胸牌而自豪,充分体现了沃尔玛的独特营销内涵。沃尔玛公司重视对员工的精神鼓励,重视对员工潜能的开发,重视对员工的素质的培养,重视每一位员工的建议,重视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和谐的气氛,正是这些重视使得员工感到自己是公司的重要一员,在公司就像是在一个大家庭里。也正是这样沃尔玛才能把员工们团结起来,发挥集体的力量,愿意为公司这个自己的大家庭贡献一份光、一份热。

  

沃尔玛内部很少有等级森严的气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非常乐意和员工在一起,谈论一些问题或发表演讲,把自己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传输给员工。到今天,沃尔玛的各级管理人员依然贯彻着企业传统文化,经理人员被认为是“公仆领导”。

  

沃尔玛公司的“公仆领导”始终把与员工沟通放在首要位置。他们为每一个员工服务,指导、帮助和鼓励他们,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机会。因此,沃尔玛公司的诸位“公仆”,并不是坐在办公桌后发号施令,而是走出来和员工直接交流、沟通,并及时处理有关问题,实行“走动式管理”。他们的办公室虽然有门,但门总是打开着,有的商店办公室甚至没有门,以便让每个员工随时可以走进去,提出自己的看法。

  

沃尔玛在处理员工关系方面运用最多的方法是激励而不是批评或处罚,如果员工把事情做好了,他们就会对其良好的表现进行褒扬:“你做得很好!”如果员工做错了,他们会对员工说:“换种方法你会做得更好!”

  

沃尔玛公司规定对下属一律称“合伙人”而不称“雇员”。沃尔玛制定了与员工分享经营成果、分担经营责任的政策,使员工产生责任感和参与感,如利润分享、员工购股、低耗奖励等计划来调动员工积极性。

  

山姆·沃尔顿持续不断地巡视商店,与人握手,看着别人的眼睛,设法记住众人的名字——甚至当商店太多,他不可能一一前去时,也是如此。他还撰写一些友好的个人书信,登在公司的时事通讯《沃尔玛世界》上,让员工们能看到他与员工个人的友好往来以及他对员工们的尊重。后来,他开始通过卫星系统出现在荧屏上对着员工们谈话。

  

星期六的周会成为了沃尔玛的特有的文化气息。每到这个时候,大家会在山姆的带领下,有时做做健美操,有时唱唱歌,有时干脆喊喊口号,反正怎么样高兴就怎么样做,只要能活跃气氛,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尝试。

  

山姆认为,如果没有那些娱乐和出人意料的事,他们不可能让本顿威尔总部的大部分经理、员工每个星期六早晨,笑容满面地去参加会议。会议上如果只有单调冗长的比较数据,接着一个关于业务问题的严肃讲话,会上只会有人打瞌睡,气氛也不可能活跃。

  

因此,有时候沃尔玛会邀请一些有特色的客人,来一起参加会议助助兴。西德尼·蒙克里夫,弗兰·塔肯顿,都曾经参加过沃尔玛的聚会。俄克拉荷马的乡村歌手加思·布鲁克斯也到沃尔玛的星期六周会上给各位与会者带去过动听的歌声。管理人员有时候干脆自己上阵,像山姆就和休格·雷·伦纳德在会场里展开过模拟拳击赛。这样,许多严肃、重要的商业话题,就在随心所欲、活跃的气氛下,被轻松地研讨、商榷,每一个人都兴致勃勃,精神振作。

  

瑞典宜家(IKEA)是二十世纪中少数几个令人眩目的商业奇迹之一,1943年初创建,从一点“可怜”的文具邮购业务开始,不到60年的时间就发展到在全球共有180家连锁商店,分布在42个国家,雇佣了7万多名员工的企业航母,成为全球最大的家居用品零售商。无疑,宜家繁荣的强大支撑力正是其多年来坚定不移的文化理念,而这种文化背后又折射着深刻的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Ingvar Kamprad)的烙印。

  

宜家的企业文化来源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和瑞典文化,如:非正式、关注成本、幽默和脚踏实地,其文化的核心之一就是平等主义。坎普拉倡导平等、反官僚、信任员工的直觉、建立扁平化的组织。宜家定期举行反官僚作风周(Antibureaucracy Weeks),在此期间,总监们在店堂后面的寄存间工作。

  

宜家每年要接收将近20000名新员工。如何把宜家的文化和价值观传输给他们、贯彻到每一个地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注重企业文化,在招聘过程中就必须保持公平的态度,只有这样,在招聘员工时,才能确保企业文化被理解并且被适当地评价。”宜家CEO达尔维格说。此外,宜家还将不同种类的培训计划作为工作流程随时进行,并设有许多评价方法。由于过去总是有些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宜家也越来越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试图在公司内部尽可能地让员工担任不同的工作,例如,从零售到采购,并且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虽然宜家曾认为瑞典人更适合做公司的经理,但五年前它放弃了这一战略,代之以倡导对不同国家雇员的平等对待。“多样化能够产生更加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氛围并且加强了我们的雇员基础。”达尔维格说。

  

在把平等理念灌输到管理体系中的同时,宜家也在向员工灌输关注顾客服务的文化,曾任宜家CEO的Anders Moberg说,创始人坎普拉对他个人的管理风格有着深刻的影响:“他训练我们从顾客的角度看待每件事情。”这种文化体现在宜家从设计人员到服务人员的所有工作环节中。

  

例如,在团队层面有一种叫做市场第一(market capital)的方法,这是一个由超过100个不同的问题组成的对各个商店的顾客和到访者的调查,每三年做一次,每次的问题都相同。宜家用一种标准化的方式来测量趋势,判断自己在市场上的位置。

  

为了形成一种以顾客为导向的文化,宜家在雇用员工时就注意到:非常重要的是要记住有些人比其他人更令人愉快、更具动力、更合作、更好沟通。即使这一职务不需要与客户有接触,一个与人沟通良好的雇员将有助于总体的顾客服务理念。

  

不仅是直接接触顾客的一线员工,即使是在背后的设计人员及管理支持部门也高度重视顾客的感受和需求。为了真正设计出贴近顾客的家具,在瑞典南部的小镇阿姆胡特,12位瑞典籍的全职设计师和80位自由设计师与室内产品团队一起肩并肩地工作,并且,公司给他们的试错期可以是3年。现在,宜家在设计中会根据不同国家消费者的风俗和习惯对产品和展厅进行改变、还特别重视细节。

  

其实,不论是平等主义、还是关注客户,都是宜家79岁的坎普拉个人特征的完美体现。“长久以来,坎普拉都是宜家文化的偶像和宜家信仰的推广者。”哈佛商学院教授Christopher Bartlett说,“当他讲话时,不论对象是消费者还是员工,听者无一不被感染。”

  

拥有超凡魅力、脚踏实地、过分吝啬——从曾经朗读困难的乡村男孩成为零售业天才的坎普拉有着令人惊异的故事。坎普拉6岁就开始踏足零售业,从卖火柴到卖鱼、圣诞树装饰物、种子、圆珠笔和铅笔等。1943年,17岁的坎普拉凭着零售天分和激情创办了宜家,宜家(IKEA)这一名字就是创始人名字的首写字母(IK)和他所在的农场(Elmtaryd)以及村庄(Agunnaryd)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的。宜家起初销售钢笔、皮夹子、画框、装饰性桌布、手表、珠宝以及尼龙袜等。 1951年,宜家发表第一个目录册(直到1963年,坎普拉一直自己写所有的条目)。“为众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浪费资源是致命的罪过”、“发展是我们的责任”这些标语都曾先后出现在宜家的卷角目录中,这本小册子会发到全体员工手中。在《一个家具经销商的遗嘱》中,坎普拉写到:把你的生活分为10分钟为一单元的部分,在无意义的活动上牺牲尽可能少的时间。

  

坎普拉风格中的突出特征就是平等主义和容忍错误。哈佛商学院的一个案例这样描述他,经理要做头等舱去参加会议,而他回答说:“在宜家,没有头等舱。”直到今天,即使是宜家最高层的经理们都做经济舱。当然,在坎普拉自己颇具争议的过往历史被披露时,他也展现了对自己的宽容。1994年,一个瑞典记者披露,在16到25岁之间,坎普拉曾多次参加瑞典右翼分子PerEngdable领导的前纳粹会议。

  

而坎普拉却用一条妙计化解了这场潜在的公关危机,他向当时的25000名员工发布了一篇名为“我一生中的伟大错误”的道歉信:你们都经历过年轻时代,并且很久之后,你可能发现你曾经做的一些事是荒谬和愚蠢的。这封信起作用了。成百的员工联名写信支持老板:“无论什么时候你需要我们,我们都在这里、在宜家的大家庭里。”“这种对坎普拉的忠诚是非常强大的,”一位前宜家高级执行官SteenKanter说,“他拥有一个核心团队,他们是宜家品牌和文化的忠实信徒。”

  

二、企业文化案例的企业文化案例举例

1、案例:一个靠文化闻名世界的小渔滩

  

2、如果我们今天赴美国做商务旅游,很可能会获得这样一项内容的安排:参观美国西雅图市著名的派克鱼市公司。

  

3、派克鱼市公司的创始人叫约翰。横山。直到1986年,约翰。横山已经努力工作了20年,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使自己在西雅图的一个小鱼摊生意兴隆起来。可他就像许多小本生意人一样,一直维持着几个人的小公司,也谈不上什么成功。

  

4、约翰再也按耐不住了,想把生意扩大,他便转向了渔业批发领域。可没想到,只一年的时间就几乎赔光了公司的老本。这时候,约翰。横山真是走到了生死抉择的十字路口。

  

5、一天,一个朋友建议他赶紧请个咨询师。他咬咬牙,花钱,请!天知道咨询师能不能拯救他的企业。咨询师吉姆每两周来公司组织大家开一次会,会上只做一件事情:激发大家的斗志。

  

6、吉姆帮助大家认识:“我们需要一个远大的目标,一个更大的策略。”终于到了第三次会议时,约翰明白了:“我们要成为举世闻名的!”、“我们可以影响彼此的生活,影响顾客的生活!”

  

7、约翰当然是百分之百地忠实于公司目标——“要成为举世闻名的企业”。但是,这不同寻常的目标怎样才能使每一位员工都愿意为它付出呢?大家能不能始终保持不竭的动力去创造举世闻名的奇迹呢?

  

8、许多企业老板这时候可能会花费很多时间去教给员工如何干好工作,却几乎不解释工作的重要目标是什么。但是在这里,当新员工加入公司时,从三个月的试用期开始就给他们提供分享“梦想”的机会——要举世闻名!这是一个融入公司文化很重要的培训。

  

9、许多公司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寻找最优秀、最聪明、最有天分的应聘者身上,但是在这里,公司所要寻找的就是“志同道合”,并帮助员工看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发展机会。

  

10、约翰每隔一周会与全体员工见一次面,一起共进晚餐,一起充分讨论“我们的目标”和怎样达到它。员工会踊跃地给出他们的见解、建议,从中,约翰和管理者、员工一起来调节工作方式,大家始终保持着一致的奋斗目标。尽管这样的“聚会”要耗费人力物力,但是约翰却把它看成是坚持“我们的目标”的重要步骤。

  

11、一晃又过去20年了。那个小小的渔摊今天已经大名鼎鼎,很多来到美国的旅游者都会极有兴致地去派克鱼市逛逛,领略那美妙的开刀和开心的传送号子,享受那激发活力的工作气氛。

  

12、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它的存在能引领一个企业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能使一个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能带动员工们的激情和动力,保持企业的活力。小小的渔摊如今能够大名鼎鼎,靠的就是优良的企业文化,并且始终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和它自身所具有的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为公司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能为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带领公司人员一起共同奋进。企业文化分的三个结构,其中之一就是精神层,它是企业文化的深层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经营哲学,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基础,并且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最高目标,是所有人的共同努力的目标是一种精神动力。一个企业的良好风气,是靠企业文化创造出来的。就这个精神层便能说明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重要性和影响。

  

三、企业文化的结构层次是什么

企业文化结构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是表层的物质文化;第二层是幔层的(或称浅层的)行为文化;第三层是中层的制度文化;第四层是核心层的精神文化。

  

1、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也叫企业的物质文化,它是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它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其次是企业创造的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它们都是企业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

企业文化三个层次案例(企业文化三个层次案例分享)

  

2、企业文化的行为层。企业文化的行为层又称为企业行为文化。如果说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最外层,那么企业行为文化可称为企业文化的幔层,或称为第二层,即浅层的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主要分为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行为、企业员工行为。

  

3、企业文化的制度层。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又叫企业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企业领导体制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进步的产物。企业组织机构,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包括正式组织机构和非正式组织。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时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

  

上述三者,构成企业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一定精神文化的产物,它必须适应精神文化的要求。人们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去完善和改革企业各项制度的,企业的组织机构如果不与企业目标的要求相适应,企业目标就无法实现。卓越的企业总是经常用适应企业目标的企业组织结构去迎接未来,从而在竞争中获胜。

  

制度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企业精神文化起反作用。一定的企业制度的建立,又影响人们选择新的价值观念,成为新的精神文化的基础。企业文化总是沿着精神文化——制度——新的精神文化的轨迹不断发展、丰富和提高的。

  

企业的制度文化也是企业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同企业职工生产、学习、娱乐、生活等方面直接发生联系的行为文化建设得如何,企业经营作风是否具有活力、是否严谨,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职工文明程度是否得到提高等,无不与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有关。

  

4、企业文化的精神层。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又称为企业精神文化,相对于企业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来说,企业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它处于核心的地位。

  

所谓的精神层,主要是指企业或组织的领导和成员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企业或组织的最高目标。它是企业或组织全体成员的共同追求,是企业或组织全体成员凝聚力的焦点,是企业或组织共同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反映了企业或组织领导者和成员的追求层次和理想抱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属。

  

②组织哲学。组织哲学就是组织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在整个管理活动中的基本信念,是组织领导者对组织长远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策略的哲学思考。

  

③组织精神。所谓的组织精神,是组织有意识地提倡、培养其成员群体的优良风貌,它是对组织现有的观念意识、传统习惯、行为方式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总结、提炼及倡导的结果,通过全体成员有意识地实践体现出来。

  

④组织风气。一般意义上的组织风气是指组织及其成员在组织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带有普通性的、重复出现且相对稳定的行为心理状态,是影响整个组织生活的重要因素。

  

⑤组织道德。所谓的组织道德,是指组织内部调整人与人、单位与单位、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组织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就其内容结构来看,主要包含调节成员与成员、成员与组织、组织与社会三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⑥组织宗旨。顾名思义,组织宗旨就是指组织存在的价值及其对社会的承诺。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指出,“没有一个企业能够依赖天才,所能依赖的只有企业精神。”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会有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企业对人的约束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约束,如企业规章制度;另一种是内在约束,如作为价值理念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能使员工自觉主动地执行企业制度,贯彻企业经营战略。

  

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企业文化的创新,不仅带来员工价值理念的创新,而且还会推动企业制度的创新和经营战略的创新。例如,海尔之所以能在制度安排及战略选择上有创新,是因为有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因而,海尔案例是以企业文化为题目进入哈佛案例库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企业活力最终来自于人,也就是来自于人的积极性,只有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使企业充满活力。企业文化作为员工所信奉的价值理念,必然会直接涉及到企业的活力,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

  

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员工行为应该规范,即要求员工能很好地遵守和贯彻企业的制度及企业的经营战略,有自我约束的内在要求。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思想是人的内在约束,这种内在约束就是企业文化。只有在这种内在约束起作用的条件下,才能保证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效实行。

  

企业文化具有提高凝聚力的.作用。企业文化可以把员工与企业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使合同工能够万众一心、与公司发展的步调一致,为企业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事实上,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除需要加强正式工的凝聚力以外,由于合同工群体人数众多,而显得加强合同工群体的凝聚力尤为重要。同时,企业文化的凝聚力来自于企业根本目标的正确选择,如果企业的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即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那么说明这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

  

企业文化具有导向作用。企业文化就像一个无形的指挥棒,能够让职工自觉的按照企业要求去做事。同时,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企业和员工提供方向和方法,让员工自发的去遵从,从而把企业与个人的意愿和远景统一起来,促使企业发展壮大。

  

企业文化对合同工群体具有激励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无形中是对职工起着激励和鼓舞的作用,良好的工作氛围,自然就会让职工群体享受工作的愉悦,如果在一个相互扯皮、勾心斗角的企业里工作,他们自然就享受不到和谐和快乐,反而会产生消极的心理。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

  

企业文化具有约束作用。企业文化本身就具有规范作用,企业文化规范包括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一是规范。当企业文化上升一定高度的时候这种规范就成生无形的约束力。它让职工明白自己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正是企业文化所发挥的"软"约束作用的结果。通过这些软约束从而提高合同工群体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合同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企业文化具有提高竞争力作用。在煤炭企业中,调动职工群体的工作积极性至关重要。而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带动企业的健康发展,调动职工群体的积极性,使之工作起来更有热情,继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效益。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的好处不言而喻,企业的竞争力不光是表现在技术上,还体现在企业文化上。

  

企业文化起源于日本,形成在美国,发展在世界。关于企业文化的涵义众说不一,流派纷呈,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确定的说法,很难用精确的文字语言表述。目前具有代表性和广为流传的有:广义狭义说、总和说、同心园说、力量说、精神财富说、精神现象说、群体意识说、成果说等。从国情出发,在我国一般采用精神财富说,表述为:企业职工根据本企业的客观条件,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的组织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包括职工的思想文化素质、企业精神、民主意识、法律观念、职业道德、风俗习惯、价值准则以及文化环境等。

  

企业文化的内容分为外显文化和内在文化两部分,外显文化是指企业的文化设施、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和文娱联谊活动;内在文化是指为达到企业总体目标而逐步形成的,一贯倡导、不断充实并为全体成员自觉遵循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以及由这些因素融汇而成的整体风貌。由于企业的类型不同,企业文化的内容并不统一,表现形态也不尽相同。供电企业是具有作业、营销、服务、管理功能的公用性企业,其企业文化内容不可能也不应该囊括企业文化的所有理论内容,应视其工作性质和特点确定,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文化。是指企业向市场和客户提供优质充足的电能和保证电力供应的运行、检修、工程、管理的成果,以及能给客户带来满足感、信任感的优质服务。

  

2、价值文化。企业成员普扁认同的价值观念,即一个企业的基本信念和信仰,有最大利润价值观,经营利润合理价值观,企业社会互利价值观三种取向。供电企业立足利润最大,追求利润合理,最终实现与社会互利。价值文化是围绕价值观念产生的企业目标,经营宗旨、经营理念,发展思路、创新精神、竞争意识、效益观念、质量方针。

  

3、劳动文化。企业是由若干职工个体组成的劳动集体,而劳动是职工主要职能,职工在从事各自的脑力劳动、体力劳动的时候,劳动文化将他们联系起来、凝聚起来,由劳动价值、劳动组合、劳动协作、劳动竟赛、劳动技术培训、劳动资源管理等内容组成。

  

4、安全文化。安全生产是供电企业的生命线,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安全文化保障和改进企业的安全生产,通过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学习宣传、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安全培训等来实现。

  

5、服务文化。供电企业改革后,服务的作用日显突出,服务的功能日渐俱全,能否为社会和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服务文化是以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和服务管理层次,全面落实“人民电业为人民”行业宗旨为目的,形成的服务理念、服务标准、服务宣传、服务制度及窗口服务、承诺服务、社区服务等。

  

6、精神文化。这里仅指企业精神,为企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趋向,反映了全体成员的共同认识、共同意识、共同理想,是企业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的基础和体现。

  

7、制度文化。企业成员在工作中共同制定和遵守,保障权利、履行义务的若干规章制度,用以规范企业人与人、人与物的行为和关系。

  

8、行为文化。企业成员在生产经营、学习生活、教育宣传、文化活动、业务交往等方面的一种独特、自觉流露的习惯、风格和行为模式,是企业价值观的动态反映,也是经营作风、精神风貌、人际关系的体现。

  

9、道德文化。即企业成员的思想、职业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规章制度来维持,以善恶评判为标准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

  

10、环境文化。包括民主和谐的思想政治环境,安全卫生的工作劳动环境,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环境、真挚坦诚的人际关系环境。

  

随着社会进步和企业竞争的加剧,经济生活中的物质生产日益呈现出与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态势,经济与文化的融和已成为经济发展必由之路,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们应从战略高度、文化角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就供电企业而言,重视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创一流企业和创建文明行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对企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起着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

  

1、提升供电企业管理层次。纵观企业管理发展的历史,依次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三个阶段。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它包含了经营管理、人性管理、激励管理、情感管理、团队管理等一系列内容。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凭借管理者的个人经验或前辈、同行的成功经验管理企业,一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是支柱产业骨干型企业,已进入科学管理阶段,以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劳动定额、岗位职责、专业分工管理企业。极少数现代一流企业进入文化管理阶段,围绕企业价值这一核心,确定企业精神、经营观念、发展战略、奋斗目标,培养职业道德,规范企业行为,建立企业作风,营造企业环境,突出了企业文化的主导作用。供电企业正处在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型过渡期,建设企业文化,将加快转型速度,缩短过渡时间,尽快步入文化管理阶段,达到提升企业管理层次的目的。

  

2、促进供电企业的改革。近几年来,供电企业已经进行政企分开、转换经营机制、农电管理体制,干部、工资、人事制度的改革,移交了政府管电职能,组建了供电公司。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改革将向纵深发展,彻底摆脱计划经济影响,全面进入市场,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成了当务之急和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确立科学的企业目标,塑造崭新的企业形象,培育优秀的企业精神,建立现代的经营理念,设计鲜明的企业标志,塑造优良的企业环境,充分发挥文化的粘合功能、润滑功能、激发功能,从而使企业能迅速地进入市场、占领市场、巩固市场,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使企业的职工群体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奋斗目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改革,保障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3、推动供电企业的创一流工作。创建一流供电企业,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供电职工已为之奋斗了数年,而创一流需要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职工队伍、一流的管理,这都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企业文化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所以创一流供电企业的物质支撑、精神激励、制度保障,都蕴含在企业文化建设之中,能有效地推动创一流工作。再说,创一流靠的是职工的努力,而企业文化建设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两者异曲同工、一脉相承。将其结合起来,可使企业中所有人朝着创一流目标和方向努力。按照管理学的观点,问题难点在于组织与人的对立,进而发展为工作与人的矛盾,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就是将组织与人保持平衡,工作与人统一起来,使组织富有前途,工作富有活力,职工富有成就,把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创一流上来,这就是文化建设任务“三位一体”系统在创一流工作的体现。

  

企业文化不是天生就有的,虽然一些风俗习惯、传统思想、道德标准也在约束职工的行为,但是只停留在区别真伪、评判善恶的低层次,还不足以形成企业精神、价值观念。所以企业文化必须通过加强建设、全力打造并具备一定的组织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才能形成。这就构成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和载体。

  

领导要素。供电企业的各级领导是具有专业科学知识、技能,拥有相应权威、权力,从事管理活动的人或人的集合,处于管理主体地位,他们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自身的文化素质,决定本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提高他们的认识和素质,使他们成为文化建设的倡导者、设计者、管理者、实践者,无疑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定因素。

  

组织要素。即企业文化建设应由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协调的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建立领导小组,设立工作机构,但这是权宜之计、临时组织,只能抓一阵不能抓到底。鉴于文化建设是管理行为,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最高形式的含义,必然由企业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家和各级管理者主管,企业的综合职能部门组织,且列入议事日程和日常工作,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职工要素。管理学认为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创造物质财富,又是管理的客体,处于领受管理的地位,文化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也是职工队伍的建设,培养四有职工,重在四职教育,当然应有职工的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发挥作用,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因素。

  

专家要素。企业文化,无论是自然存在或是人为建设形成,虽然反映企业的精神、价值、理念、操守等各个层面,在语言文字表述上可能比较原始、粗糙,甚至词不达意,还需经过专业人士的凝炼提高、理性构思、加工包装,才能使其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具有号召力、鼓舞力、洞穿力,给人以美的享受,深的思考,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技术因素。

  

软件载体。培养和建设符合本企业实际,反映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通过公司精神、公司宗旨、公司制度、管理理念、经营理念、服务理念、安全理念、人才理念等软件载体体现和释放,并用简洁明确、高度概括、寓义深刻,便于恪守的文字语言形象表达,用以规范职工思想和行为,展示职工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业绩,提高职工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质,激发职工的责任心和上进心,增强职工的集体主义和荣誉感,开阔职工的心胸和视野,反映职工的要求和呼声。

  

硬件载体。即解决和提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必备的物质条件,一些试点企业建立“十个一”硬件载体。要求每个班组在文化建设上有一个班子,一笔资金,一定时间,一间活动室,一块学习园地,一例典型,一本荣誉册,一只书橱,一台微机,一组文体用品,并充分发挥功能和作用。促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氛围浓烈、有声有色、富于情趣、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