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的发展规模和人口流入量不断加快,相应的小汽车保有量也随之上升,城市交通拥堵的矛盾也更加突出。轨道交通由于其特殊的地下运行方式,不仅大大缓解了城市地面交通压力,而且对于促进生态保护有着突出的贡献。当前,我国的轨道交通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很多一线城市都已经开通了地铁,并且,地铁网络的覆盖面积越来越广泛,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
绪论:城市轨道交通目前是国际公认的低能耗大运量的绿色交通,以其速度快效率高污染小等特点,成为当今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在全球经济向低碳模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全国都将发展安全高效绿色智能人文的城轨交通系统作为未来公共交通发展的主方向,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城市轨道交通(Urban Rail Transit)是采用轨道结构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具有节能、省地、运量大、全天候、无污染又安全等特点,属绿色环保交通体系,特别适应于大中城市。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China Urban Rail Transit)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现代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和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轨道交通作为国际公认的绿色交通,具有经济、环保、高效等独特优势,对于提高交通运输能力、提高群众的出行效率有着积极作用。我国的轨道交通以地铁交通为主,发达国家的轨道交通网络覆盖面积已经十分广泛,而且轨道交通人口数量门槛也较低,所以轨道交通里程总量较长。
现阶段,我国城市机动车的数量在不断的上升,交通运输以及城市生产布局缺陷矛盾日益突出,以交通拥堵为典型的城市病突出,人类的居住与活动空间一再被压缩,不仅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而城市轨道交通不占用地面空间,而且运输量大,效率高,运力提高之后选择轨道交通出行的人群更多,能很好的缓解堵车问题,而且地面机动车的数量减少就可以降低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大气污染;与此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能够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如基础建设、智能化设备研发、房地产市场开发等等。并且对于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整体形象、消除城市结构缺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轨道交通资金投入量大也是典型的特点。通常,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从前期规划到落地运营最少需耗用五年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内,要面临大量的施工设计、准备、建设、通车运营工作,由此也形成了围绕城市轨道交通的上、中、下游产业链。从上游来说,主要是轨道交通的施工准备阶段,即轨道交通项目的具体规划、统筹与设计工作;就产业链的中游来说,主要为开工建设阶段,如:土地征用、土建施工、车辆购置等过程;而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指轨道交通后期的运营与维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轨道交通项目相当于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在促进产业链发展,改善城市空间,带动城市内部结构升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我国于1965年开始在北京建设第一条地铁线路,作为平成结合的战备防御手段。1965年我国开始修建内地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北京地铁一期工程,1969年建成通车。到2005年底,我国内地已有10个城市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投入运营,总运营里程约420km。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早期有轨电车交通(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和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2个历史时期。
近30年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逐步进入稳步、有序和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近10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和相关城市对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的积极努力,从发展速度、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突显了后发优势。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现状相比,差距还很大。中国城市还均未形成有效的轨道交通运行网络,总体规模不大。因此,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的现在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综合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的作用愈发突出。由于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中始终坚持国产化方针并有效地采用许多新技术、新设备,使地铁每公里造价由初期的7-8亿元人民币降低到现在的4-5亿元,建设水平跃上了新台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1条20km长的线路,3-4年就可建成并通车运营。
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北京首先提出地下铁路修建的构想,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探索之路。直至上世纪末才有京、津、沪、广4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开通运营。所以,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从上世纪提出构想并探索建设,一直到2003年才就轨道交通的相关建设以及运营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提出了有序发展、量力而行的建设发展方针路线。
此后,一些发达城市开始了轨道交通的积极筹建工作。2008年,在全球性经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在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需求以及经济条件允许的大前提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自此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如今,我国的轨道交通事业已经在30多个城市投入运营,近200条地铁线为老百姓的出行助力。
3.3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现状
截止2020年5月1日中国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共有47个,其中中国内地41个,中国港澳台地区6个。截止2019年底,中国内地已开通城轨交通线路长度共计6730.27千米。截止2020年5月1日,中国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共有47个,其中中国内地41个,中国港澳台地区6个。截止2019年底,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累计投运车站总计3982座(线网车站每个车站只计一次,换乘站不重复计算),其中换成车站354座。拥有换乘站的城市达到28个。
据不完全统计,累计投运车辆段和停车场共计317座。截止至2019年底,中国内地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208条,城轨交通线路长度共计6730.27千米,其中地铁5187.02千米、轻轨255.40千米、单轨98.50千米、市域快轨715.61千米、现代有轨电车405.64千米、磁浮交通57.90千米、APM10.20千米;按线路敷设方式来分,地下线4366.5千米,地面线920.3千米,高架线1449.4千。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客运量、在建线路长度、规划线路长度均屡创历史新高,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日渐网络化、差异化,制式结构多元化,网络化运营逐步实现。截至2019年末,我国大陆地区已有40个城市开通城轨线路,运营线路总里程达6736.2公里。
4.关于城市轨道交通2019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
截至2019年底,中国大陆地区(以下文中涉及全国数据均指中国大陆地区,不含港澳台)共有40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交通)运营线路208条,运营线路总长度6736.2公里。其中,地铁运营线路5180.6公里,占比76.9%;其他制式城轨交通运营线路555.6公里,占比:23.1%。当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974.8公里。
拥有1条及以上运营线路,互换乘站3座及以上的城市19个,占已开通城轨交通运营城市总数的47.5%。2019年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237.1亿人次,同比增长12.5%.总进站量为149.4亿人次,同比增长12.2%,总客运周转量为2003.1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3.8%.运营规模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
2019年全年共完成建设投资5958.9亿元,同比增长8.9%.在建项目的可研批复投资额累计464130.3亿元,在建线路总长6902.5公里,在建线路规模稳步增长,年度完成建设投资额创历史新高。
截至2019年底,共有65个城市的城轨交通线网规划获批(台地方政府社复的21个城市),其中,城轨交通线网建设规划在实施的城市共计63个,在实施的建设规划线路总长7339.4公里(不含已开通地营线路)。2019年当年,4个城市新一轮建设规划或规划调整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
进入“十三五”四年来,共有27个城市新轮建设规划或规划调整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获批项目初步估算总投资额合计约25000亿元。四年共完成建设投资19992.7亿元,年均完成建设投资额4998.2亿元。四年共新增运营线路长度为3118.2公里,年均新增运营线路长度779.6公里。规划、建设、运营线路规模和投资额稳步增长,城轨交通持续保持快速发展趋势。
截至2019年底,共有40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208条,运营线路总长度达6736.2公里。新增温州、济南、常州、徐州、呼和浩特5市,新增运营线路25条,新增运营线路长度974.8公里。按线路敷设方式来分,地下线4366.5公里,占比64.8%;地面线920.3公里,占比13.7%;高架线1449.4公里,占比21.5%.
从新增运营线路长度看,成都新增105.9公里,居全国首位,北京、郑州、沈阳、温州增量超过50公里;从增长幅度看,增长率超过100%的有厦门、福州,分别增长137.3%、117.1%,合肥、乌鲁木齐、南宁次之,增长率均超过50%。
从运营线网规模看,共计18个城市的线网规模达到100公里或以上。其中,上海809.9公里,北京771.8公里,两市运营规模在全国遥遥领先,已逐步形成超大线网规模;广州运营线路长度超过500公里:成都运营线路长度快速增长跨进400公里:南京、武汉、重庆、深圳4市运营线路长度均超过300公里:天津、苏州两市运营线路长度均超过200公里。
从城市群拥有城轨交通运营线网规模在全国城轨交通运营线网的占比看,长江角经济圈的11城开通运营线路51条,运营线路总长度1920公里,占全国总运营线路长度的29%,经济发达且全国城轨交通运营线网分布最为密集。京津冀3城开通运营线路33条,运营线路总长度1049公里,占比16%。珠三角5城开通运营线路27条,运营线路总长度892公里,占比13%。成渝城市群2城开通运营线路18条,运营线路总长度764公里,占比11%。随着城市群、都市图、同城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市区城轨、市城快轨、城际铁路“三网融合”的需求,为城轨交通市城快轨的发展打开了空间。
截至2019年底,全国城轨交通累计投运车站总计3982座(线网车站每个车站只计一次,换滞站不重复计算),其中换乘车站354座。拥有换乘站的城市达到28个,占已开通城轨交通城市的70%。据不究全统计,累计投运车辆段和停车场共计317座。
拥有4条及以上运营线路,且换乘站了座及以上的城市共计19个,占已开通城轨交通运管城市总数的47.5%。
4.3建设情况(在建规模持续增长)
截至2019年底,中国大陆地区有56个城市(个别由地方政府批复项目术纳入统计)在建线路总规模6902.5公里(含部分2019年当年仍有建设进展和投资额发生的新投起项目),同比增长8.3%。
在建线路279条(段)L共有24个城市的在建线路超过100公里,其中,成都、广州西市建设规模超过400公里:杭州、北京、青岛、天津、郑州5市建设规模超过300公里:西安、深圳、苏州、福州4市建设规模超200公里;建设规模在150-200公里之间的有南京、厦门、重庆、上海4个城市:建设规模在100150公里之间的有武汉、沈阳、长沙、佛山、合肥、责阳、温州、宁波8个城市。在6902.5公里的在建线路中,地下线5632.8公里,占比81.6%,地面线416.4公里,占比,6%,高架线853.2公里,占比12.4%。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智慧城轨建设,进一步完善行业治理体系,科学做好规划工作,促进市域快轨和现代有轨电车发展的。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照可比口径,2015-2019年我国货运总量呈递增趋势;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完成货运总量463.45亿吨,同比下降0.5%;2021年1月份,国内完成货运总量41.55亿吨,同比增长38.0%。全国货运量的增长与国内宏观经济向好密切相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整体来看,2015-2019年我国客运总量呈递增趋势;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国完成客运总量96.65亿人,同比下降45.1%;2021年1月份,全国客运总量6.71亿人,同比下降47.3%。近几年全国客运量的逐年递减主要是受到私家车数量的增长影响。
2015-2020年,我国邮政业务总量整体保持高速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邮政行业业务总量21053.2亿元,同比增长29.7%;2021年1月邮政业务量为1191.3亿元,同比增长10.3%。近几年全国邮政业务总量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受到国内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的拉动作用。
2021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公布《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未来15年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设目标和实现路径。
在客运规模方面,提出旅客出行需求稳步增长,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强。预计2021至2035年旅客出行量(含小汽车出行量)年均增速为3.2%左右。高铁、民航、小汽车出行占比不断提升,国际旅客出行以及城市群旅客出行需求更加旺盛。东部地区仍将是我国出行需求最为集中的区域,中西部地区出行需求增速加快。
在货运规模方面,提出货物运输需求稳中有升,高价值、小批量、时效强的需求快速攀升。预计2021至2035年全社会货运量年均增速为2%左右,邮政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速为6.3%左右。
外贸货物运输保持长期增长态势,大宗散货运量未来一段时期保持高位运行状态。东部地区货运需求仍保持较大规模,中西部地区增速将快于东部地区。根据以上增长初步预测到2035年国内的货运总量将达到624亿吨,邮政快递业务量将达到22380亿元。
规划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
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交通运输全面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力保障国家安全,支撑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交通运输供需有效平衡、服务优质均等、安全有力保障。新技术广泛应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出行安全便捷舒适,物流高效经济可靠,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全面建成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好先行。
——更多物流行业相关规划、项目及数据分析请参考于前瞻物流产业研究院。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全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加。截止到2019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501.25万公里,比上年增加16.60万公里。公路密度52.21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1.73公里/百平方公里。随着我国基础建设投资、重视程度增加,高速公路的建设也呈平稳增长态势,高速公路里程14.96万公里,增加0.7万公里。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速公路的修建,已建成的大部分高速公路设计寿命为15-20年,但由于超载、使用保养不当,有些路段实际使用10-15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开裂、泛油、剥落、严重车辙等问题。在高速公路网络大规模建设的同时,高等级公路和此等级公路的保养维护,尤其是路面保养维护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市场。近年来,公路养护里程占公路总里程比例不断上升;2014年公路养护里程所占比例已达97.5%。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公路养护里程495.31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8.8%。
具体公路等级来看,2019年末,全国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469.87万公里,比上年增加23.29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93.7%,提高1.6个百分点。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67.20万公里,增加2.42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13.4%,占比与上年基本持平。
我国公路建设投资额不断上升。2019年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1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6%,增速较上年有所回升。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1504亿元,增长15.4%;普通国省道建设完成投资4924亿元,下降10.3%;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663亿元,下降6.5%。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1、交通发展不平衡,汽车过快增长。
2、公共交通急需优化,忽视公共交通的发展。
3、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4、(一)大力支持公共交通、优化建设设施
5、城市公共交通容量大、效率高可以缓解大城市内的交通拥堵现象。对于公交优先通行,可在交通岔口设立高架桥等。公交线网中合理布局站点,使公交线网与主要客流基本一致,减少公交空白领域,建设公交网络和完备交通设施。
6、扩大轨道交通,确立大容量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要作用,改善公交综合服务,建立立体化多层次的交通体系。
7、(二)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交通污染
8、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使得人们更加关注交通与环境的协调关系。随着我国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交通所产生的废气对城市空气的污染明显加剧,同时空气污染造成我国每年经济的大量损失。因此,为促进交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完整的一套交通规划和管理政策。